案例 #27 - 道德正直

 

约翰开了一个小公司。他关心的是做一个道德正直的人。在一个“随便如何做都可以”的市场里,他有很强的原则性,并且很坚持。对自己的家庭,他也是这样的-严肃地看待自己的责任,尊重父母,跟随传统。 但是他感到沉重有负担,还有点怀疑他的道德操守到底真的是一件好事呢,还是其实他的生意最终会失败,因为他不愿意使用其他竞争者采用的不诚实的手法(比如用工业间谍)。 我首先探索他当前面对世界处理方式的优点,但这没有打动他多少。他担心在现实世界中,这种方式对他没有用。但与此同时,他又想留在他严格的道德框架中。

所以我请他来区分两个极性-一个历史人物代表道德正直的男人,然后另外一个代表“随便如何做都可以”的人物。 他选择好了两个后,我请他轮流进入一个的位置,在他们之间进行对话。他发现这对话非常困难, 一直想走出角色。他问:“难道我不能把这两个角色联合起来吗? 但整合的确不是那么容易啊…” 当处于正直的角色时候,他说,他在追随中国人的深刻与悠久的传统,而在其他角色里呢就妥协放弃了这些价值观。

所以很明显——对他的重要性在于尊重传统,深厚的中国文化伦理要求。 然后我建议他走出那两个角色,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和两个角色对话。他承认传统,然后他也承认,也许他可以从外一边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这对他是一个重要的一步。

我建议他处于皇帝的位置,有两个顾问而不是一个为他提供意见。最后,由他做出决定。 听到这个,他觉得更好并可以认识到“新”顾问的价值。 他提到在他的个人生活里面,他有一个维度把事情看得过于严肃,他从来没有觉得他可以休息一下。

因此我们确定了另外两个顾问,一个提醒他的责任,另一个提醒他不相干,不负责和追求好玩。 又一次,他感到如释重负。有两个顾问,但自己可以做最后的决定。我请他指出一个真实的人来担任好玩的顾问角色,他提到他的表弟。此前,他用负面的眼光看他,现在会考虑花更多时间和他在一起。

我们使用完形导向到极性。就是承认对任何一种品质来说,总隐含着另外一个相反的品质。对一边的过度认同会产生分裂。完形过程是面向整合的,它一定要通过一个真实的和两边全面接触的过程发生,而不会通过简单的知识理解就达成。 他没有服从常规形式的试验(直接对话),所以我们总是需要根据客户的意愿度和现场反馈灵活再设计一个试验点。

 Posted by  Steve Vinay Gunther